深圳市刘科元艺术蛋糕培训学校讯 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于3月26日由卫生部批准公布。在生乳标准中,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.95%降到了2.8%,报道称系“历史新低”,卫生部对此回应说,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符合中国国情和产业实际。 这番关于国情的回应,其实并没有对新标准给出合理的解释,反倒让新标准一出台就陷于颇为尴尬的境地。
若果真如卫生部所言新国标是符合国情的,那么25年前的老标准又是否符合国情呢?这一问题可以有两种回答:一种回答是,25年前的标准过高,国内的产业实际上是做不到的。这就等于默认了一个尴尬的事实:25年来我们所消费的
乳制品,大都是基于不达标的生乳。但是,相信这一回答,不管是官方还是民众都是难以接受的。另一种回答就是,25年来国情发生了变化,过去能做到的标准现在做不到了,这就等于又默认了一个更为尴尬的事实:在生乳生产方面,我们的国情正发生着急剧的退步。而事实上,不管是从奶牛引进的品种方面,还是生乳的科技产能方面,我们都在不断进步,也根本没有理由让25年前能达到的标准,如今反而无法达到了。
国情是一个过于宽泛的概念,以至于不少有悖于常理的论断,套上了国情的马甲之后,都会看上去很美。但“国情”的马甲常常掩饰的是概念的偷换,我们注意到,卫生部对国情的论述,好像更多集中于生产方的诉求,而非消费者的诉求。这里所谓的符合国情,说到底,好像也只是符合了生产方的“行情”。事实上,对于一个产业的安全标准来讲,广大民众的安全需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情。国家安全标准的最终目的,就是必须要旗帜鲜明地指向公共利益,其任何标准也都更应该是公共诉求的表达,而不是生产方的自说自话。
当然,维护生产方的利益也是实现公共利益的一部分,但盈利是商家永远的目标。如果连我们的国家安全标准,也要向生产方的“行情”削足适履,对生产方的诉求“服了软”,无疑会使生产方的诉求成为一个无底洞,即便定出再低的标准,生产方也总会拿出执行更低标准的理由,最后只能带来生产方和消费方的双输。
一项国家标准如果不能基于全面的国情,也就无法为相关的产业带来积极的作用。如果这样的低标准是民众翘首以盼的,倒是能够证明生乳新国标是基于真正的国情。但从目前的舆论来看,似乎并非如此。当国情都能被演绎出双重标准,标准又该如何自正其身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