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官方网站:中国烘焙网 中文网址:中国烘焙网.com 中国面包师网.com 京ICP备09031998号
“大直沽宫前”坐落在享誉世界的三大妈祖庙之一的天津市河东区“大直沽天妃(妈祖)灵慈宫”正殿原址前的矩形地域。上世纪五十年代初,“大直沽宫前”分布着六十余个行当,一百二十多家大大小小的店铺摊亭。笔者亲身体验到了五十年代初,“大直沽宫前”的买卖商铺林立,车水马龙、人声鼎沸的繁华闹市景象。在腊月二十三日进入传统小年之后,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期间,来自方圆百余里,朝拜天妃(妈祖)娘娘的人们,购置祭祀用品、生活用品、年货的人们,走亲串友、逛街看热闹的人们,潮流般涌动的场景热闹非凡,至今历历在目。大直沽买卖家的商铺摊亭,当属“大直沽宫前”最为密集,百年老店最为厚重,市井氛围最为繁华。
百年糕点老店“权利香”坐落在宫前街9号,坐东面西。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制作经验、技术力量,并有不小的糕点作坊,在义和街东王家胡同九号(公私合营后改为民居,笔者和其他十余户居民曾经搬入居住了三十余年),作坊的后院是李家的私宅。“权利香”的创始人李景骏老先生,早年是天津名糕点厂的师傅。解放后培养其子李世权经营。他家糕点选料上乘,制作精细。尤其各种四季应时产品,如端午粽子、中秋月饼、元宵汤圆应有尽有以质量赢人。记得每当端午节之际,“权利香”都要在店门前放上两只盛了半缸凉水的大荷花缸,在每个缸的上面支上长条形的木板和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:折叠好的一沓沓(每两张芦苇叶折成一小沓)粽叶、裁好的细绳、泡好的江米、豆沙或小枣(天津传统粽子只有这两种馅料)。小伙计骑在条形的木板上,首先熟练地拿起一沓粽叶,两只手一翻转,迅速叠成斗状口袋;第二步:适量放进江米和馅料(江米过多,煮熟后会涨溢出);第三步:用右手的五指托好,并掐住粽子坯子,左手顺势把粽叶叠裹成四角形;第四步:右手拿起细绳的一头儿用牙咬住,并用这只手抻直细绳另一头的同时,紧绕粽子一周;第五步:用抻紧细绳的右手,贴着粽子别成个扣儿,继而系上个活结儿且系牢。一个粽子前后只需十余秒钟就包好了,扔进缸里,马上又抄起一沓粽叶,如此反复。几十年来,笔者之所以成为家中包粽子的主力,是当年这么看会的。
“权利香”的炉粽子也是端午节人们喜欢食用的糕点。其做工如同白皮儿,做成粽子的形状,一般采用豆沙馅、枣泥馅。炉粽子尤其受到老年人的青睐。
“桂芳斋”回民糕点老店坐落在中街19号,与庙前街交口处。老板沙廷臣是个很有经营头脑的买卖人。尤其在夏、秋季节,经常看见他在门前热情地招揽着生意。手持着棕榈拂尘,不断地挥动驱赶着小飞虫,笑容可掬地招呼着客人。儿时的我由于好奇,曾经跑到后店看师傅们制作糕点。当时的烤炉都是聘请专业烘炉师傅用红砖垒砌的,作坊间烘炉散发出浓浓的糕点香气让人垂涎欲滴。作坊师傅担心碰着、烫着我,常常把我往外赶,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去。